今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委决定了将建筑界的最高荣誉颁发给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简称B.V.多西。多西曾经是勒·柯布西耶和路易·康的学生以及后来的合作伙伴,已从事建筑设计有70余年。他的建筑深受印度东方文化影响,极具诗意。
“我终其一生都在不断的追求建筑的精神意境,我将我的生命、哲学和梦想延展在我的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我深受导师·勒·柯布西耶的教导,没有他我便无法获得这个莫大荣誉。他的指导让我对事实本质保持探索的态度,鼓励我发现本土化的当代建筑形式,才得以创造更加全面且可持续的栖居环境。”多西如此表示。
多西在1927年出生于浦那,现年91岁。
从左至右:Anand Sarabhai, Balkrishna Doshi, Le Corbusier
and Suhrud Sarabhai at Sarabhai House.
今天,巴克里希纳·多西荣获建筑界的“最高荣誉奖”普利兹克奖。他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印度建筑师。在过去的70年中,多西通过私人住宅、学校、银行、剧院和低收入住房等多种建筑类型的设计实践,塑造了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语汇,对印度建筑甚至亚洲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设计思想指引无数建筑师前行。
今天可是3月8日女神节,
祝各位女神们节日快乐!
然后,在这伟大日子里,
我们怎么能不聊聊普利兹克奖背后的女人呢?
当然,普利兹克奖的女性得主已经被大家熟知
2004年,扎哈·哈迪德
2010年,妹岛和世
2017年,卡梅·皮格姆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那些与普利兹克奖擦肩而过的女人
1991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罗伯特·文丘里
他的妻子是Denise Scott Brown丹妮丝·斯科特·布朗
斯科特布朗出生在赞比亚一个犹太家庭,在5岁的时候就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1955年建筑学专业毕业,后用3年时间游历欧洲。
196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并取得硕士学位,同时与文丘里先生相识,在那里他们同为教师并一起共事。他们于1967年结婚。同年,她加入了他的公司。
自1960年以来,她和文丘里先生一起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和富兰克林法院等建筑项目上展开合作。他们一起成立的工作室Venturi,Scott Brown&Associates(VSBA),共同编写书籍,共同教授课程,共同研究关于建筑和规划的突破性理论。
1972年,他们共同编写了《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这是她于60年代在拉斯維加斯留下的影像,这张图后来也成为建筑圈探讨他们夫妻时常见的标志形象。
当1991年文丘里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时,一直与他合作的妻子斯科特·布朗并没有获得提名,对此,斯科特·布朗并没有出席颁奖仪式来表示抗议。2013年,有9000人为其请愿,其中包括6名普利策获奖者。希望普利兹克奖可以将1991年的得主更改为文丘里和斯科特·布朗的双得主,但没有取得成功。
2016年她与文丘里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金奖。
斯科特·布朗一直是女性建筑师的代表,她发表的文章《Room at the top》讲述了建筑界中的性别歧视和明星关系,她是如何努力在男性为主的建筑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的。
当一个女人成功时,有人总会弱化她自身的努力
有人说斯科特·布朗:她嫁给了老板,她可以走捷径了
然而文丘里说:她是我最好的合作伙伴,我们是不能分开的。
女建筑师斯科特·布朗与普利兹克奖擦肩而过
但却赢得了伙伴、爱人及世界的尊重
其实,普利策奖背后的女人还有很多……
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贝聿铭的妻子——卢爱玲
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的妻子及伙伴——陆文宇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第一位雇员
玛丽昂·玛奥妮·格里芬(Marion Mahony Griffin)
她是世界上第一位拥有建筑师执照的女性建筑师,Mahony对莱特草原式住宅风格(Prairie style)的设计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她的水彩渲染图也成为了Wright作品的代名词。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合作伙伴
莉莉·瑞贺(Lilly Reich)
她与密斯•凡德•罗亲密合作12年,在战乱时期,保存了密斯手稿4000件,在家具设计方面给予密斯帮助和建议。
柯布西耶的合作伙伴
夏洛特·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
路易·康(Louis Kahn)的合作伙伴
安·泰恩 (Anne Tyng)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当努力、天分、理想都不输于男子的时候
女人有时却甘愿默默地奉献
做成功背后的那个人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在我们为新一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喝彩的时候
也别忘了
给你身边的那个她
一份肯定、一份鼓励、一份感谢……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美国芝加哥普利兹克家族通过旗下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创立,创始人杰伊和辛迪·普利兹克都相信,有意义的奖项不仅可以鼓励和推动公众更关注建筑物,并且会启发设计者更精彩的创意。
普利兹克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都参照了诺贝尔奖,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奖金和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自1987年开始还增加了一枚铜质奖章。在此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
普利兹克建筑奖章是根据路易斯·沙利文的设计而铸造的。奖章的一面是奖项的名称,另一面则刻有三个词:"坚固、价值和愉悦",呼应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三条基本原则:坚固、实用和美观。
1979年 第一届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 Community Church, California, 1980 © Richard Payne
1980年 第二届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
Capuchinas Sacramentarias del Purismo Corazon de Maria, Mexico City, Mexico, 1960 © Barragan Foundation, Birsfelden, Switzerland/ProLitteris, Zurich, Switzerland
1981年 第三届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
History Faculty Library, Cambridge University,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1967
1982年 第四届
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
Fine Arts Cente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Massachusetts, 1974
1983年 第五届
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Boulder, Colorado, 1967
1984年 第六届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
High Museum of Art (interior), Atlanta, Georgia, 1983
1985年 第七届
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
Retti Candleshop (exterior), Vienna, Austria, 1965 © Franz Hubmann, Vienna
1986年 第八届
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City Hall, Bensberger, Germany, 1969 © office Paul Böhm
1987年 第九届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
St Mary’s Cathedral, Tokyo, Japan, 1955 © by Hartmut Pohling/japan-photo.de
1988年 第十届
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国
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
Yale University, 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New Haven, Connecticut, 1963 © Ezra Stoller
Congress (Chamber of Deputies and Congress Office Towers), Brasilia, Brasil, 1960 © Frank Camhi
1989年 第十一届
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 美国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Spain, 1997 © Luis M. Seco
1990年 第十二届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
Quartier Schützenstrasse, Berlin, Germany, 1998 © Maurizio MWG
1991年 第十三届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
Vanna Venturi House,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1964 © Matt Wargo
1992年 第十四届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
Centro de Art Gallego, Spain, 1993 © epldp.com
1993年 第十五届
槙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rt Kyoto, Kyoto, Japan, 1986
1994年 第十六届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
Luxembourg Philharmonie, 2005 © Wade Zimmerman
1995年 第十七届
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
Church on the Water, Tomamu, Hokkaidō, Japan, 1988 ©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1996年 第十八届
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
Logrono Town Square, Logrono, Spain, 1981 © Lluis Casals
1997年 第十九届
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
Aukrust Museum, Alvdal, Norway, 1995
1998年 第二十届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
The Beyeler Foundation Museum, Basel, Switzerland, 1997 © Christian Richters
1999年 第二十一届
诺曼·福斯特爵士 Sir Norman Foster 英国
Sainsbury Center for Visual Arts,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folk, United Kingdom, 1978 © Ken Kirkwood
2000年 第二十二届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
Housing, Fukuoka, Japan, 1991 © Kawano
2001年 第二十三届
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瑞士
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
Küppersmühle Museum, Grothe Collection, Duisburg, Germany, 1999 © Margherita Spiluttini
2002年 第二十四届
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
Magney House,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1984 © Anthony Browell
2003年 第二十五届
约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麦
Can Lis (architect's house), Majorca, Spain, 1973 © Flemming Bo Andersen
2004年 第二十六届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
Vitra Fire Station, Weil am Rhein, Germany, 1993 © Helene Binet
2005年 第二十七届
汤姆·梅恩Thom Mayn 美国
Blades Residence,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1995 © Kim Zwarts
2006年 第二十八届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
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
The Paulistano Athletic Club, São Paulo, Brazil, 1958 © José Moscardi
2007年 第二十九届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
Centre Pompidou, Paris, France, 1977 © Katsuhisa Kida
2008年 第三十届
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
Institut du Monde Arabe (IMA or Arab World Institute), Paris, France, 1987 Photo by Georges Fessy
2009年 第三十一届
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 瑞士
Kunsthaus Bregenz, Vorarlgerger Landesgalerie, Bregenz, Austria, 1997© Helene Binet
2010年 第三十二届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日本
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
The Rolex Learning Center,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Lausanne, Switzerland, 2009 © Hisao Suzuki
2011年 第三十三届
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
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
2002年,葡萄牙塞拉-达阿拉比达的住宅 © 路易斯·费雷拉·阿尔维斯
2012年 第三十四届
王澍Wang Shu 中国
宁波博物馆,2003-2008,宁波,中国
2013年 第三十五届
伊东丰雄Toyo Ito 日本
TOD’s 表叁道区大楼, 日本东京涉谷区, 2004 © Nacasa & Partners Inc.
2014年 第三十六届
坂茂Shigeru Ban 日本
纸木宅 2001年 印度布吉 © Kartikeya Shodhan
2015年 第三十七届
弗雷·奥托Frei Otto 德国
北极城”模型, 1971年 图片版权所有弗雷 奥托档案
2016年 第三十八届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Alejandro Aravena 智利
智利天主教大学UC创新中心 阿纳克莱托·安吉里尼,2014年,圣华金校区, 智利圣地亚哥 © 妮娜·维迪奇
2017年 第三十九届
Rafael Aranda 西班牙
Carme Pigem 西班牙
Ramon Vilalta 西班牙
法国罗德兹的苏拉吉博物馆
本文来源于“能源世界”,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